【来源:芜湖新闻网】
“孩子突然高烧39度,嘴里长满疱疹,疼得连水都喝不下!医生说是疱疹性咽峡炎,但隔壁家长说像手足口病……这两种病到底怎么区分?”
每到春夏之交的四五月,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进入爆发期,很多人都被它们相似的“高烧+口腔疱疹”症状搞懵,甚至误判病情。安徽省疾控中心日前发布了辨识“指南”,让大家关键时刻不抓瞎。
两者病原体相似,但“危险指数”不同。疱疹性咽峡炎多数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症状相对温和,极少引发重症。而手足口病则由多种肠道病毒导致,其中EV71型病毒最危险,可能导致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两者疱疹位置不同,一个“局部发展”,一个“遍地开花”。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主要位于口腔后部,如咽部、软腭、扁桃体区域等,初期为灰白色小丘疹,周围有红晕。口腔外无皮疹,手脚皮肤光滑。
手足口病的疱疹从口腔蔓延到手心、脚心、臀部,甚至全身。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红晕。
所以,如果孩子手脚屁股光溜溜,只有嘴里长疱,大概率是疱疹性咽峡炎。
并发症上,疱疹性咽峡炎很少出现皮疹以外的症状。手足口病则可能伴随咳嗽、流涕、食欲差,重症患儿会出现精神萎靡、肢体抖动、呼吸急促。因此,如果孩子有疑似重症症状,需立即就医。
需要强调的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具有传染性,尤其是在学龄前儿童之间。这段时间,建议适龄儿童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疫苗),可有效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发生率。
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尤其在饭前、便后,及时做好手卫生,可按七步洗手法,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净双手。此两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教室、房间等经常通风(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空气流通。
大江晚报记者 程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