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每年新增约40万病例,这些坏习惯最好戒掉

2025-04-17 15:13: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龙雨晴)嗦一碗滚烫的米粉,喝一杯沸腾的芝麻豆子茶,是不少长沙伢子、妹子刻在骨子里的饮食习惯。但这一口“烫”出来的美味,或许正在悄悄侵蚀着口腔健康。长沙市口腔医院友谊路院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田欢今日表示,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最新发布的2024湖南省肿瘤登记年报统计表明,男性发病前五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口腔癌,口腔癌发病率直线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其中,长期食用过烫食物、嚼槟榔等不良饮食习惯反复灼伤口腔黏膜,增加癌变风险。

周以上未愈合的溃疡须及时就医

口腔癌作为全球范围内第六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口腔癌每年新增约40万病例。更令人揪心的是,我国口腔癌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52.1%。口腔癌恶性病变早期治疗效果很好,但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世界卫生组织预警,未来几十年世界范围内口腔癌发病率还会有所增加。

口腔癌是复杂的多因素疾病,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口腔癌的发生和发展。田欢介绍,目前有这几个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嚼槟榔、口腔局部不良刺激、病毒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激素及免疫水平的变化等。

早期识别预警信号非常重要,如口腔内有超过2周以上未愈合的溃疡;口腔内黏膜颜色改变(白斑、红斑等);口腔与颈部不明原因肿胀和淋巴结肿大;口腔内有不明原因的反复出血;口腔内或附近存在不明原因的麻木与疼痛;咀嚼或者吞咽困难。

预防口腔癌做好三个方面的预防

临床中,不少患者存在“偶尔吃点没关系”的侥幸心理。田欢表示,事实上,口腔癌的发生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预防胜于治疗,建议做好以下三方面。

第一,远离危险因素,守护口腔健康。

首先要切断“危险信号源”。槟榔、烟酒作为口腔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对口腔黏膜产生长期刺激会破坏口腔黏膜屏障,让毒素长驱直入。而长期摄入过烫的食物不仅烫伤口腔黏膜,甚至对食道黏膜同样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反复刺激可能

诱发口腔癌甚至是食管癌等消化道疾病。

而改变不良习惯其实很简单,可以尝试用无糖薄荷糖或口香糖替代槟榔咀嚼,以温茶替代烈酒等,要知道,每一次习惯的改变和克制都是在为口腔健康加码。

第二,定期自检+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尽早干预。

每天刷牙后花1分钟做个对镜自检,观察口腔黏膜是否呈现均匀的粉红色,用舌尖轻触牙龈和颊侧,感受是否有粗糙突起或异常硬块。尤其要注意是否存在两周以上未愈合的溃疡,或是牙齿折断后的尖锐牙体组织是否在刮伤口腔软组织。若发现上述任何异常,建议尽快到口腔专科就诊,早期发现问题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龋齿、牙周病等问题,防患于未然。

第三,好心态+规律作息,提升自我免疫力。

长期焦虑和熬夜会削弱口腔的“防御工事”。压力过大会抑制免疫功能,让癌细胞有机可乘。有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及真菌感染、营养与饮食结构是口腔癌的可能危险因素。因此每日需保持规律作息,睡眠充足;饮食上多摄取新鲜瓜果、蔬菜、优质蛋白等,增强抵抗力;定期散步、培养兴趣爱好,让好心情成为天然“抗癌药”;健康生活方式,是最好的防癌疫苗。

田欢提醒,为有效降低口腔黏膜高危人群患病风险,以及恶性病变的死亡率,长沙市口腔医院已启动“天心区口腔黏膜疾病筛查与干预项目”,选派医生驻点在天心区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免费口腔黏膜筛查,并开通早诊早治绿色通道优先接诊可疑病例。同时医院开设口腔颌面部肿瘤外科门诊,专注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