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小网格”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

2025-04-10 10:55:00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近年来,济宁市任城区通过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推动基层治理向精细化、高效化迈进。

党建引领筑牢治理根基。党建引领是网格化治理的“核心密码”。济宁市任城区构建“街道—社区—网格—楼院党小组”四级党组织架构,推动网格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不断推进“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多元参与”的网格化治理工作。将党组织延伸至网格末梢,实现基础网格党支部全覆盖。既强化了党组织的统筹作用,又让党员在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合力。

精细划分织密治理网络。网格规模原则上按照城市社区以常住300-500户或1000人左右为一网格,行政村为一个或多个网格。规模比较大的行政村,细化网格设置,避免采用“一村一格”的形式划分。自然村较多的行政村结合实际划分多个网格。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基层治理网,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治理格局。这种因地制宜的网格划分,既避免资源分散,又提升响应速度,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多元共治凝聚治理合力。基层治理需打破“单打独斗”,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济宁市任城区通过搭建民主协商议事平台,整合资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行“网格+”模式,联合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养犬、文明交通劝导、安全隐患排查等志愿活动,形成“线上+线下”服务闭环。

聚焦居民满意,创建“有事就找网格员”品牌。在原本品牌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秉持街道、社区权限范围内的立即办、涉及上级部门的帮助办、需上级审批的协助办、群众困难的上门办、时间紧张的代替办和跟踪服务的主动办的“六办”标准,以“全科网格、全面服务、全心全意”为宗旨,持续深化品牌内涵,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扩大服务范围,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从“千条线”到“一张网”,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网格化模式通过党建引领、精细管理、多元共治、聚焦居民满意等方面,正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济宁任城区将进一步深化“小网格”的创新潜力,让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画卷。

(通讯员 刘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