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点靓凉水河”石榴庄段下月建成开放

2025-04-11 11:55:00

春日的凉水河畔,石榴庄城市休闲公园施工现场的蓝色围挡内,施工车的轰鸣声与鸟鸣交织成一首“生态协奏曲”。工人们正加紧栽种杜梨与海棠,石基桩柱沿河岸延伸,生态护坡上“巢穴植生”的柳条已抽出新芽。下个月,丰台区“点靓凉水河”一期改造工程石榴庄段将正式对外开放,这条流淌了1400余年的古河,将以“水清岸绿、人水相亲”的全新姿态,为市民献上一幅生态与人文交织的滨水画卷。

从规划到落地

11公里廊道激活城市“水脉”

凉水河丰台段全长11公里,流经丽泽金融商务区、北京南站、大红门等城市核心区域,承载着40万沿线居民的生活记忆与生态期待。

凉水河的蜕变始于2022年的“点靓凉水河”行动。这条全长67.5公里的古河,丰台段11公里被划分为“一廊五区”,串联金融商务、文化博览、生态休闲等主题空间,成为北京最长横向河道治理样本。一期工程聚焦石榴庄及南中轴示范段,其中南中轴段已于2024年底竣工,喏町咖啡总店、亲水平台等已成网红打卡地;石榴庄段48.86公顷的“榴香森林”亲水公园将于今年5月开放,涵盖水上森林、林下球场及宠物乐园,打造“出门即公园”的滨水生活圈。

漫步在凉水河南中轴段,河畔的喏町咖啡总店飘来阵阵香气,市民王女士捧着一杯热咖啡,望向河中嬉戏的水鸟感慨道:“以前这里杂草丛生,如今成了家门口的‘小江南’!”改造后的河岸不仅拓宽了亲水平台,更增设了骑行道、滨水步道,市民可沿慢行系统骑行、散步,未来还可以在石榴庄段“水上森林”中感受桨板运动的活力。

石榴庄段进入最后施工“冲刺”阶段,工人们正抢抓春季黄金时间,栽种杜梨、海棠等本土树种,河岸石基桩柱与生态护坡已初现雏形。“改造不仅是景观升级,更是城市功能的迭代。”丰台区文旅集团项目负责人孙浩表示,包括右安门段“右安水街”、西罗园段“西罗水埠”、大红门段“锦绣水岸”在内的二期工程计划今年汛期后启动,预计2026年5月完工,还将打通大红门闸至三环2.8公里游船线路,增设“共享阳台”“锦绣水岸”等节点。

生态与行洪的双重使命

护一湾碧水,守一方安澜

凉水河石榴庄段施工现场,起重机轰鸣着吊起一段蓝色防水布围堰,河水从豁口奔涌而出,与下游干涸的河床瞬间汇流。施工期间,河道通过围堰导流实现“干槽作业”,河水被引至中央通道,两侧同步进行护坡加固与景观建设。“围堰拆除后,上下游水流贯通,就像打通城市‘血管’。”丰台区文旅集团项目设计负责人高源比喻道。新河道在“水下森林”区域还预留了生态岛,既为水鸟提供栖息浅滩,又通过科学布局避免阻碍行洪。

阳光下,新拓宽的94米河道如银色缎带蜿蜒,浅滩区的水生植物随波轻摆,工人正在安装岸台石阶,“乒乒乓乓”敲击岩石的声音此起彼伏。改造前,40米宽的河道在汛期常因行洪不畅导致周边积水,2023年特大暴雨时水位一度逼近堤顶。“凉水河是丰台河东地区的‘排水总出路’,更是承担着中心城区分洪的重要任务,汛期水深可达五六米。”高源介绍道,改造在提升景观的同时,强化了行洪能力。

“以前这里杂草淤塞,现在既能赏景又能防汛,一举两得!”高源表示,石榴庄段通过退岸拓宽河道、增设蓄洪区,兼顾非汛期水上活动与汛期安全排涝。此次改造将河道上开口局部由原94米拓宽至110米,水面宽度从40米增至64米,行洪能力提升至“50年一遇”标准。“我们采用‘蓝绿融合’设计,既留足泄洪空间,又通过生态护坡软化硬质驳岸。”高源指着一处六角形植生砌块解释道,这种技术让水生植物根系穿透砌块固土净水,兼顾安全与生态。

凉水河的蜕变不仅是景观的升级,更是一场生态修复的奇迹。施工期间,苍鹭、夜鹭等9种鸟类“监工”,河道中17种鱼类重现身影,白骨顶鸡与黑水鸡在芦苇丛中筑巢,印证了“水鸟水中吃得饱,民众岸边玩得好”的生态目标。展板上,“水上森林”概念引人注目——1.2米深的主河道旁,20厘米深的浅水区种植芦苇、菖蒲,既净化水质,又为鱼类产卵提供庇护。高源解释说:“这些‘生态留白’看似占据了部分行洪空间,实则通过植物根系稳固岸线,长远看反而提升防洪韧性。”

河畔新栽的500棵柳树已吐新绿,与保留的原有林木形成多层次防护林带。这种“生态优先”的思路贯穿全程:施工期间设置临时浮岛供鸟类栖息,夜间禁用强光避免惊扰候鸟;拆除的围堰材料90%回收利用,转化为步道基层填料。

运营赋能水岸经济

从“建设交付”到“活力永续”

展板末端的“运营蓝图”揭示未来图景:开园后将举办水岸文化艺术节,端午龙舟赛、暑期光影水乐园、秋日大地艺术节、冬季围炉诗会等四季活动轮番登场;皮划艇、林下市集、宠物乐园等业态已签约落地,西班牙合作赛事、高校龙舟联盟等IP正在孵化。

“凉水河不仅是生态轴,更是城市发展的‘流量入口’。我们不仅要建好河道,更要让它‘活起来’。”丰台区文旅集团招商专员姚丹透露,工程通过“水岸经济+文化IP”模式,未来将成立专业运营公司,打造“Park+”交互平台,集成活动预约、自然教育课程等功能,目标是将凉水河变为“全时段微度假目的地”。

凉水河的改造深刻重塑了市民的生活方式。“以前下班匆匆路过,现在总爱来河边走走。”在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工作的张先生表示,凉水河已成为同事们午休散步的首选地。如今,凉水河正从“城市背面”转变为“活力客厅”。

未来,在右安门段“右安水街”,右安门即将成为“凉风市集”,“辽金水街”和“中都游廊”即将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西罗园段“西罗水埠”,“凉水梨园”与“清凉雅集”滨水空间联动并存;石榴庄段的“水上森林”中,林下运动场与滨水露营地吸引家庭亲子互动,水上婚礼场地更添浪漫色彩。

“我们期待凉水河成为首都南部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引擎’。”姚丹表示,打造“黄金水道”文旅产业带,引入国际赛事级桨板、皮划艇基地、沉浸式光影游船等12类亲水业态,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社会与经济共赢的可持续动力。从“单一绿地”到“多维生活场”——重新定义公园的城市角色。打造“城市绿肺、活力磁场”双核驱动的复合型公园生态圈,以“运动赋能健康、自然启迪成长、商业激活体验”为核心理念,构建全龄友好、全时运营、全域融合的城市公共生活新地标。

来源:丰台区融媒体中心

丰台时报

文/记者 蒲长廷

摄/记者 原梓峰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丰台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