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破局 打一场主动仗

2025-04-21 17:24:00
西宁开发区正涌动着新意与活力。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贾 泓 张慧慧

“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更高质量的招商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活起来’。”青海“新春第一会”的要求犹在耳畔,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交出起好步、打好底、开好局的招商引资成绩单——一季度,西宁开发区共签约项目23项,总投资约24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7%。

面对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的情况,西宁开发区的破题法宝是什么?答案是创新求变。

思想一变天地宽,这句话用在西宁开发区一季度的招商引资工作方面十分恰当。西宁开发区深入贯彻全省促就业促发展促团结招商引资大会精神,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创新招商机制,整合招商资源,拓宽招商渠道,改进招商方式,全面推动以机制创新破局、以实干争先、以创新制胜,创新建立“专班+专员”招商工作机制,实行“管委会+公司”招商模式,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翻身仗”。

一变:

更精准,跳出青海看青海

今年2月起,西宁开发区工作人员李光耀的工作地点变成了广东省深圳市,他也有了新的身份——深圳区域招商专班工作人员。

西宁开发区设立北京、上海、深圳3个重点区域招商专班,抽调9名骨干人员开展常态化驻点招商;建立重大项目专员制,梳理4张清单、40余个重大项目,以“一对一”方式全程跟进解决项目洽谈、落地等过程中的困难。目前,在开发区主要领导带队下,各招商及产业服务专班已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山东、安徽、东莞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对接洽谈项目30余项。

扎根深圳近两个月时间里,李光耀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他说:“深圳市直接辐射珠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长期驻扎在这里,能第一时间获取当地企业投资意向、产业转移等信息,实现与企业的紧密对接,改变了以往信息滞后、沟通不及时的状况。”

上海区域招商专班工作人员赵生君对这次制度的变革则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说:“区域专班招商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组织重构、策略升级、服务创新,这种改革不仅是方法论的迭代,更是政府从‘行政主导’向‘市场协同’转型的缩影。”

区域招商专班机制的建立,解决了过去西宁开发区外出招商“水土不服”的问题。那么,在外的工作人员会不会“水土不服”呢?

在专班工作人员前往驻地前,西宁开发区组织了内部培训;到达驻地后,专班人员通过参加当地的行业展会、研讨会、商会活动等,深入了解市场环境、政策法规、产业动态等,积极与当地的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企业等建立联系,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和资源。西宁开发区主要领导在北京中科曙光大厦就中科曙光国产信创产品适配中心选址建设、光合组织领导人峰会的组织等问题深入洽谈对接,也给了北京区域招商专班工作人员杨宇斌更多信心。

杨宇斌说:“在招商过程中,我们会充分考虑青海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将北京的优质资源与青海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青海发展的招商策略,避免盲目引进不适合青海的项目。”

当“走出去”不再只是一个动作,而是成为一种状态,招商引资工作就开辟出一个崭新的舞台;当“跳出青海”不再需要鼓起勇气,而是变成一种常态,产业发展就能拓展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二变:

更专业,站在高处看青海

“我们将把最好的场地、最好的保障、最好的服务提供给绿色算力和数据标注企业,支持你们在西宁发展,助力你们高原腾飞。”……在第二届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暨数据标注产业高端洽谈会上,西宁向算力企业尤其是数据标注企业发出邀请并作出承诺。

这样的承诺来自哪里?答案就在西宁打下的产业基础和专业的产业服务中。

开年以来,西宁开发区及下属园区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搬家”了,李维东就是其中之一。之前,他在高新技术产业局工作,负责绿色算力领域的工作。今年2月底,他迎来新的工作调动,在这里遇到一群与他一样熟悉绿色电力与绿色算力的人,一起精耕西宁开发区绿色算电协同发展,从而让招商更专业、服务更专业、产业研究更专业。

聚焦体制创新,在这一次岗位调整中,西宁开发区给自己做了一次“大手术”。按照“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投”的原则,整合人员力量向招商引资一线集聚,成立锂动力及储能电池、铝及合金新材料、绿色算力、电子信息、生物经济5个招商及产业服务专班,全面加强产业研究、项目谋划、宣传推介、对接洽谈等工作。

对比过去的工作,李维东说:“建立产业专班,全面解决了工作职能交叉、工作人员分散、前沿信息掌握滞后等问题,从‘被动协调’转向‘主动谋划’,从‘各管一摊’转向‘工作合力’,从‘粗放招商’转向‘精准赋能’,加强绿色算力产业‘引进、跟进、推进’的全过程管理,推动工作系统性统筹和产业精准性布局。”

专班人员紧跟产业发展新潮,让自己更专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

生物经济招商及产业服务专班耿思敏说:“我们绘制产业图谱,分析生物园区主导产业的薄弱环节,搭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时跟踪进度。”

当专业成为一种普遍的认可,当专业成为一群人的“标签”,才能对产业的发展更有远见卓识;当招商站在专业的高度,当服务走在需求的前方,才能真正提出产业发展的真知灼见。

三变:

更开放,立足大局看青海

3月21日,西宁开发区与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产业+金融”合作中又迈出关键一步。

双方将围绕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计划3年内为企业提供200亿元授信额度。建行青海省分行拟成立5个“张富清金融服务队”,深度对接西宁开发区“5个产业招商和服务专班”和“区域招商专班”。

今年一季度的西宁开发区,是探索的开发区,更是开放的开发区。

西宁开发区主动融入国家创新发展新格局,加强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全面深化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与西宁开发区在物流、经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商区域协作、共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等合作事宜,商讨建立合作共建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立足大局扩展发展思路,西宁开发区让产业后面的加号有了更多可能。

加强与驻青商协会间的沟通交流,邀请其入驻开发区,鼓励发挥其行业地位,助力招商引资。聘请诺德新材料、鲁丰新材料等企业负责人为开发区招商大使,全力开展以商招商。发挥区域招商专班力量,积极对接省内其他市州招商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西宁开发区正以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作为构建“大招商”格局。

西宁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刘海彦说:“我们以融入国家战略为引领,深化机制创新与开放合作,在推动产业升级、区域联动与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当大局不再是一种概念,而成为一种思考问题的起点,合作就有了更多可能;当开放不再是一种尝试,而是实现“全面开花”,产业发展才能迎来“满园芳香”。

《青海日报》(2025年04月21日 第6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