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庄恺)今年的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为提升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帮助患者及家属在AI浪潮下科学应对疾病挑战,今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联合长沙市多家医院,以“科学抗帕,有帕不怕——AI赋能抗击帕金森”为主题,在长沙举办大型义诊及科普宣传活动。内容涵盖科普讲座及康复指导、AI设备演示,专家现场答疑等,吸引了近百名患者、家属及市民参与。

5%至10%的患者在50岁之前发病
活动上,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李艳芳,以“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疗法”为题进行宣讲,解析药物调整与针灸、中药辨证施治的协同效果;长沙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傅敏,以“帕金森病健康管理360度”为题,全面阐述帕金森病的全程管理;湘雅三医院副教授杨靓,详细解读了DBS治疗技术的原理与适应证,该技术通过植入电极调控脑区功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患者的运动症状,目前已在国内广泛应用。
杨靓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及平衡障碍,常伴随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1.7%,随着老龄化加剧,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预计将达494万,约占全球的一半,成为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
然而,尽管目前帕金森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群,但临床表明,其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相关研究发现,有5%至10%的患者在50岁之前发病,其中发病年龄介于21岁至50岁之间的患者,被称为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湘雅三医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主任雷立芳表示:“帕金森病目前虽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和全程管理,患者仍能维持较高生活品质。”
专家表示,科学认知帕金森病要避免踩坑。不是所有的“手抖”都是帕金森,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手抖,如紧张、疲劳、甲亢等。简单来说,帕金森病的手抖有四个特点:静止时明显(比如手放松时抖动)、紧张时加重、活动时减轻、睡觉时消失。网络上宣称“根治帕金森”的保健品或偏方都是诈骗行为,民间非正规机构所谓的“脑部放磁铁”“干细胞移植”“放血疗法”也都是打着治疗的旗号骗取患者钱财。帕金森病需长期管理,目前尚无治愈方法,帕友和家属需擦亮眼睛,应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AI赋能抗击帕金森,科学抗帕有帕不怕
活动现场,主办单位的合作方向大家展示了目前在帕金森病诊疗中,先进的AI辅助运动功能评估技术。该系统利用的是“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不依赖任何可穿戴设备和标记物;利用摄像头或平板电脑摄像头,即可精确提取患者每次动作的幅度变化、节奏中断、左右差异等指标,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运动迟缓”“冻结”等现象;系统通过分析速度、频率、幅度、对称性等数据,来判断运动是否异常。
湘雅三医院副教授杨靓解释,AI赋能抗击帕金森的原理,类似于“AI医生看视频”,但比人眼更细致、更客观,可生成专业分析报告。
从公众角度看,杨靓表示,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病程长、起病隐匿,早期识别利于提升患者未来生活质量。AI技术降低筛查门槛,让“看得准”这件事不再只靠专家经验。该系统操作简便,老人也能配合家庭医生完成测试,适合社区居家管理。支持预防关口前移,从“等患者变差再干预”转向“提前干预延缓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