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水形物语》以13项提名在当年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独占鳌头,最终不仅斩获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还成为当届提名最多、获奖最多的电影。
领跑奥斯卡的战绩把这部影片推向风口浪尖之处,影片一经上映即引起巨大关注和反响,短短时间内在豆瓣已有近50万人标记看过,超30万人给出评价,破10万人标记想看。
一直以来,观众对于奥斯卡影片的解读层不出穷、观点多样,《水形物语》也并不例外。自上映至今,观众对其解读呈严重的两极分化:
- 有人赞美影片对边缘人的关注和理解;
- 有人讴歌跨越种族纯美伟大的爱情;
- 也有人无法理解跳脱的剧情和大杂烩式的表现形式。
在我看来,单纯地从男女主角相爱的故事内容入手,无法深度解读这部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魅力。
所以,今天我将从主副线交织的叙事结构、电影镜头的影像构建,进一步解读这部电影的精彩与魅力之处。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结合自身的观影方式,分享从电影中获得更深层感悟的三个观影方法。
01、主副线交织的叙事结构:清晰明朗的主线剧情交代男女主相知相爱的过程,与主线融为一体的副线却隐藏着3种对立关系
《水形物语》这部电影反响最大的地方就在于导演看似简单的主线剧情背后却暗含着意味深长的二元对立关系。就连导演本人也曾在访谈中承认,“这个片并非单一类型片,而是融合了间谍惊悚片、剧情片、音乐剧、喜剧、奇幻各种类型。”
任何一部影片在叙述故事的时候都需要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去推动情节发展。如果人物形象过于单薄,故事就无法打动人心,而饱满的人物形象需要在副线剧情中呈现。这种力度把控不好则容易使影片陷入凌乱境地,让观影者摸不着头脑。
那《水形物语》是如何充分构建清晰明朗的主线,同时融合交织副线剧情的情感冲突,丰富影片情感并提升这部电影的观影价值?
第一,清晰明朗的主线:失语者艾丽莎遇上孤独的被俘者人鱼,社会边缘人物的灵魂产生共鸣,爱情让两颗孤独的灵魂得到救赎
影片伊始,导演的镜头带领我们目睹失语者艾丽莎孤独一人在浴缸自我安慰的情景。电影画面陷入长期的沉默和无声之中,在喧哗的雨声和熙攘的市集里,失语者艾丽莎的内心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有了开场的铺垫,观众得以走进艾丽莎的情感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后续剧情的发展和主人公的抉择。
影片主线故事情节很简单,面对外形奇异且同样无法言语的被俘者鱼人,艾丽莎内心产生浓烈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她释放的善意让鱼人对她产生依赖和好感。艾丽莎不忍看见鱼人受难,和朋友设计救出鱼人,两人展开一场潜逃之旅。
在非常清晰的主线剧情框架下,失语者艾丽莎和被俘者人鱼的经历牢牢地牵动着观众的内心。从初遇到相知、从相爱到逃亡,导演通过清晰明朗的叙事节奏,让观众看见两颗孤独的灵魂逐步靠近的过程,耐人寻味的爱情植根于观众心里,使影片更具观影价值和魅力。
第二,副线剧情切入融洽自然:男女主相爱的主线剧情背后藏着3种对立关系,影片主题和立意因此得到提升
如果影片单纯讲述男女主之间的爱情故事,那它就会困宥于小情小爱的天地,成为角色互换版本的安徒生美人鱼童话。事实上,一部没有层次感的电影不足以打动观众,《水形物语》作为当年唯一一部带有魔幻元素的奥斯卡角逐作品,背后的深意绝不止歌颂唯美爱情。
导演本人曾说,“幻想是解读现实的最好手段”,在这部电影里,透过导演的镜头,我们可以看见3种二元对立关系,分别是人类与自然的对立、东方和西方的对立、白人和黑人的对立。
- 人类与自然的对立:鱼人象征着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实验室负责人对鱼人的虐待打击,象征着人类对大自然肆意掠夺和侵略。
- 东方和西方的对立:主张保护鱼人的科学家来自苏联,他要以一己之力阻止美国对鱼人的研究计划,但是他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终死在西方者的虐杀之下。
- 白人和黑人的对立:黑人妇女泽尔达因肤色在工作中遭受挤压,只有不会言语的艾丽莎愿意亲近和尊敬她。她为了保护艾丽莎遭受实验室负责人的种族污蔑和冷嘲热讽。
在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的镜头下,主人公、配角、反派等每一个人都有其人物性格挣扎和思考的过程及打量。这些角色的存在不仅仅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更是对影片主题的升华和提炼。
《水形物语》中主线与辅线的相辅相成,使每一个人物形象都饱满而富有感情,故事发展因此显得合理化,也加强影片的冲突性,时刻牵动着观众的心绪。这正是这部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独到之处。
02、电影镜头的影像构建:将超越现实的奇幻爱情融合在现实背景中,以特定的色彩建构独特的视觉体验,现实和魔幻的交错让剧情更加深入人心
《水形物语》这部电影的奇妙之处在于,将超越现实的故事置放于现实背景之中。为了更好融合两者的冲突和差距,影片用大量静谧温柔的画面,采用低沉幽深的色调为现实世界覆盖一层迷蒙色彩。
例如,影片开头的场景构建发生在水中,女主艾丽莎漂睡于水底世界,水流温柔地轻抚艾丽莎的头发。在这个梦幻的水底世界中,一切家具物品随着水流飘荡,缓缓下沉最终回归现实摆位。
影片伊始即为整部电影埋下抽象艺术基调,幽绿暗沉的色调和一反常态的画面吸引着观众的视野。当影片进入正题,镜头马上又切换至现实世界的生活场景中。奇幻场景和现实生活的无缝连接,增加观众的参与度,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对影片的魔幻元素犹如身临其境。
这种现实与魔幻的场景切换,在影片中很多地方都有出现。比如清洁工人艾丽莎原以为实验室对人体进行惨无人道的实验,这是出于现实生活经验的思考。当她潜入实验室见到长相怪异的人鱼时,她的内心却没有见到异类的害怕之情,反而产生一种青睐和好感。魔幻元素和现实生活在此无缝连接。
再比如,人鱼和艾丽莎潜逃过程中,艾丽莎的好友曾被猫抓破双手,流出鲜血,这是现实场景。但是下一秒,在人鱼的抚摸下,伤口竟奇迹般地愈合,魔幻元素再次出现。
在我看来,这种现实生活不应存在的场景,在导演的镜头下被合理化,低沉幽深的镜头语言向观众传达出一种诡秘悬疑感,穿插在现实生活中魔幻元素的出现显得恰到好处。影片时刻透露出清冷的不真实感,却又跟现实生活完美融合在一起,让观众陶醉其中。
再来说说《水形物语》中通过色彩的处理向观众传达的别样视觉体验。色彩的巧妙运用是导演向观众传达情感的载体之一。通过电影中完美融合的色彩构建,我们才能更加深入感受这部影片的魅力。
影片使用大量暗绿色彩营造低调幽深的氛围,其中穿插着一系列暗沉色彩的物品,诸如发黄的墙壁、棕色边缘的煮蛋计时器、通体黑色的旧电视机等等。
这种深沉的颜色,使电影通篇传达出一种破旧美和距离感。光和影的穿插,流光的暗绿搭配幽深的暗色系,为故事埋下悲冷情调,使观众在画面中收获巨大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冲击。
有趣的是,当艾丽莎爱上鱼人以后,她暗沉的生活却出现了鲜艳的红色。她穿上红色的外衣,钟情红色的高跟鞋。好友画家也开始以红色为主题创作画作。充满活力的红色打破阴沉绿色的背景,为这个故事增添一份精彩和生机。
我认为大量叠加的绿色背景原本蕴含着强烈悲剧意味,但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镜头呈现的色彩也开始发生转变。跳脱的红色意味着曾经的失语者艾丽莎找到人生的意义。这种情感通过视觉冲击传达到观众的脑海里,是影片独特的魅力之处。
03、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结合我上面分析《水形物语》的角度,分享三个从从电影中获得更深层感悟的观影方法
电影作为艺术载体之一,力图从视听两方面向观众传达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其中,故事情节只是传达情感的载体,不管是美轮美奂的画面还是低调朴素的场景,一部电影的精髓在于它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然而,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电影处理方式的我们,在观影过程可能会对某些镜头存疑,或者是错过有价值片段,最终误读电影的精髓,无法感悟到它想传达的深刻情感。
下面我将结合多年的观影经验,结合《水形物语》中的情节,分享三个从电影中获得更深层次感悟的方法:
①结合影片的故事背景探讨内容,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影片人物
一部电影如果没有其特定的故事背景或世界观,观众就无法深刻理解主人公的举止和行为。比如电影《水形物语》以1963年美苏冷战为时代背景,当时人们正陷入迷茫困厄的阶段,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在影片中随处可见。
彼时人们还处于二战战后阴影和家园重建的希望中,科技的迅猛发展冲击人们的生活,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种族问题依然尖锐。
了解这些背景后,你就不难理解影片人物的抉择。美国实验室试图从未知生物的研究中得到更强大的力量,所以千方百计抓捕鱼人;黑人泽尔达处于社会底层,被白人嘲讽和排挤;苏联科学家为了国家使命保护鱼人,不惜献出生命。
想要挖掘一部电影的人物情感,更深层次地感悟体会影片传达价值观,需要我们结合影片的故事背景去探讨和分析他们的举止行为,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影片人物形象。
②关注主线剧情试图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一部影片是否有深度,关键之处在于主线剧情是否精彩。正因如此,每一部电影都有一条非常明确的线索,牵引着剧情发展和电影延伸,导演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也会通过主线剧情传达。
然而,在观影过程中,纷繁的画面呈现、众多的人物形象以及复杂的情节转变,都可能扰乱观众思路,让观众摸不着头脑。如果想要看懂一部电影,需要我们加强对主线剧情的把控和关注。
比如《水形物语》里面,性别异于常人的画家、积极乐观的黑人、残暴成性的实验室负责人、心地善良的苏联科学家等,这些主要角色背后都有其故事线和生活背景,也有其传达的精神情感。
观影时应该要找到主线情节,不被错综的故事线扰乱思绪,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导演传达的思想,了解这部电影真正的意义。
③把握影片细节传递的影片温度和深意
一部吸引观众的电影,除了精彩的主线剧情,一定还有精致的制作、绝美的画面、动人的配乐等。想要进一步解读电影的深度,需要我们多留心影片的小细节,把控影片细节传递的温度和深意。
《水形物语》里面,画家塞满小蛋糕的冰箱里,藏着的不是对蛋糕的爱意,而是对蛋糕店员工的爱慕之情。画家异于常人的性取向,加深了作为边缘人物的悲剧色彩,但也使影片主题更加饱满。
这种一闪而过却意味深长的镜头,在影片中随处可见。比如失语者艾丽莎脖子的伤口,在影片最后成为助她潜入水底生活的鳃。又比如艾丽莎沐浴时煮蛋计时器,后来鸡蛋成为促进她和鱼人感情升温的助推器。
这些小细节增加了影片的严谨度,蕴藏着深刻的意味,是导演向观众传达温度和感情的关键。善于运用这些小物品,不仅可以丰富故事情节,也能进一步拉近影片和观众的距离,使观众产生共鸣。
结语
受早年教育的影响,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从小就对怪力乱神和幽深地狱表现出绝佳的好奇之心和向往之情。成年后,他的作品秉承其一贯作风,在魔幻中彰显现实。其中,《水形物语》可以说是其创作生涯的集大成之作。
想要真正明白《水形物语》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不能仅从简单的故事内容去分析。结合导演对电影的布局、镜头的运用以及情感表达方式来分析这部影片,可以帮助我们深度解读这部影片精妙和独特的魅力之处。
因此,在本文,我结合影片结构、影像构建以及情感表达等三个部分对《水形物语》进行深度解读,让大家一起领略这部极具争议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