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打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名称和标签
产品名称应清晰、准确,避免模糊或误导消费者。例如,将“乳味饮料”标注为“牛奶”是不符合规范的。
使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中规定的规范名称,如酱油不能标注为“老抽汁”。
新创名称应使用同样高度和颜色的字体标注其属性名称,如“红烧牛肉面(油炸型方便面)”。
配料表
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且小于2%的成分可以不按顺序。
配料表中原物料名称应符合GB 7718标准的要求。
食品添加剂应按GB 2760中规范的名称进行标注,如甜味剂阿斯巴甜不能写成其他未经许可的名称。
复合配料在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25%时,不需要标示原始配料,但添加剂应具体标注。
净含量和规格
净含量标注必须准确,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证据保留
购买有问题的食品时,应保留购买小票、食品包装、商品实物及问题的照片或视频等证据。
证据的详细程度直接影响投诉和维权的效果。
与商家沟通
首先应与商家联系并提出赔偿要求,如果商家愿意协商并解决问题,则通过协商解决最为省时省力。
如果商家拒绝赔偿或推诿,可以准备进入投诉维权阶段。
投诉与维权
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由其进行调查处理。
若造成人身损害,应及时就医并保留病历、诊断证明等,并依据《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提起诉讼,要求商家承担赔偿责任。
选择打假目标
应选择高风险食品进行打假,如过期食品、劣质食品、虚假宣传的保健品等,这些食品往往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
遵守法律法规
打假行为应基于真实的食品质量问题,不得恶意索赔,否则可能涉嫌违法。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检查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食品打假的成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