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之一。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 400 余年之久。

龙门石窟分列在洛阳伊河两岸,南北长达 1 公里。如今,这里存有窟龛 2345 个,造像 10 万余尊,碑刻题记 2800 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龙门石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
龙门石窟的创建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期。孝文帝在迁都洛阳后,开始大规模开凿石窟,弘扬佛教文化。此后,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的不断扩建和雕刻,形成了如今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石窟艺术在清末时期逐渐衰落,最终结束。

龙门石窟中的卢舍那大佛是其中最著名的造像之一,这尊佛像雄伟壮观,展现了唐代雕刻艺术的巅峰。此外,石窟中的千佛洞、万佛洞、奉先寺等地也都有精美的佛像和雕刻艺术。

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欣赏和研究。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处的自然景观。参观龙门石窟,可以领略到古代工匠们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