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有了医疗“国家队”

2025-03-18 06:00:00

转自:贵州日报

俯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

3月17日,贵阳市卫健局组织各县级医疗机构与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签订医疗联合体协议,这是国家顶级医疗资源帮扶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又一力举。

近年来,随着我省医疗卫生能力的不断完善,顶尖优质医疗资源尤其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成和投用,让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也越来越强,并辐射带动我省基层医疗水平的直线提升。目前,我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已迈出从现代化高水平先行“试点院”到“示范院”的铿锵步伐,贵州由“看病难”向“看难病”转变,“大病不出省”的目标正加速实现。

减少重症患者跨省就医

今年2月初,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心收治了104岁的夏奶奶,并由创伤骨科团队为其实施了髋部骨折微创手术,仅通过3厘米切口便完成了复杂的骨折复位,再次刷新了医院内固定手术纪录,标志着医院老年创伤救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另一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也再一次创造救治奇迹,72小时内成功抢救了一名因“意识障碍、呼吸困难25天”从外院紧急转入的两岁患儿。104岁的夏奶奶和2岁的童童(化名)正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贵州医院建设的受益者。两年间,已有数千名重症患者在5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接受治疗,免去了出省就医的烦琐和奔波。

据了解,2022年10月和2023年7月,第四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名单公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中山一院贵州医院(贵医附院贵安院区)、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5家医院先后获批。贵州省综合考虑地域、人口、承接医院能力等因素后,将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地的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在贵阳贵安、毕节等地。2023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在贵阳开诊,至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中山一院贵州医院(贵医附院贵安院区)、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4家位于贵阳贵安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开诊。

贵州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旨在建立高效、协同的运营管理机制,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贵州省在疑难复杂和重大疾病诊疗、医学人才培养、临床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在区域内的均衡布局,减少患者跨省就医现象。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陆续开诊后,还根据贵州疾病谱,有针对性地选派常驻专家和短驻专家;同时,通过师带徒和强化培训,快速复制人才。在医院品牌、文化创建、行政管理等方面,项目医院完全按照输出医院的模式进行打造,以达到同质化医疗水平。

截至2024年11月底,五家项目医院共接诊门诊患者334.49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7.37万人次。开展三四级手术6.86万例,四级手术占比高于省内三级医院91%。2023年省外患者来黔就医人数同比增长67%,带动健康产业投资超50亿元。截至今年2月,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展新技术新项目715项、吸引省外来黔就诊患者21.42万人次。

推动基层医疗能力跃升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在通过‘引进顶尖资源、培育本土力量、优化服务网络’,系统性破解基层医疗能力不足的难题。不仅实现了疑难重症本地化诊疗的突破,还通过多层次帮扶机制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贵阳市卫健局相关领导说。

3月17日,为充分发挥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作为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中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贵阳市卫健局组织各县级医疗机构与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签订了医疗联合体协议。其中,南明区、花溪区、白云区、乌当区、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中医类医院,以及南明区妇幼保健院8家医院在签约仪式上,与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签署医疗联合体协议。据悉,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广东省中医院合作共建的省级公立综合性中医院,是落户我省的五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之一,2023年7月,医院成功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2023年12月20日,医院正式开诊运营。随着合作逐步推进,广东省中医院根据贵州医院实际需求,灵活调配专家资源。通过长期、短期派驻,与定期、不定期指导相结合的形式,选派专家到院开展门诊、手术、会诊、教学查房等工作,有效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医院正式开诊运营以来,已累计选派500余人次广东专家来院开展工作。为进一步服务贵州及周边地区患者,常驻专家团队已扩大至26人,涵盖多个科室,形成了多学科协作体系。

同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累计派出80余名专家,每名专家定向培养1—2名本地医生,如全国知名儿童心脏专家陈会文指导贵州医生罗洪波完成多例西南首例儿童主动脉夹层手术,填补了区域技术空白;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建立儿科专科联盟,远程会诊覆盖88个县区;中山一院贵州医院(贵医附院贵安院区)通过“百名骨干医师孵化计划”,为基层输送600余名技术骨干,县域三四级手术占比提升28%;中山一院与贵州医科大学共建学科平台,推动基层医生参与国家级课题,形成“临床+科研”双提升模式;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通过“一院两区”模式,将中医特色服务延伸至乡镇,惠及1700张床位覆盖区域。

助力全省诊疗水平提升

两年多来,为全方位推动政策保障精准化落地,贵州省在政府投入、人才引进、医保支持、科教协同等方面,制定出台58项支持政策,确保优质医疗资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随着项目医院加快建设步伐,一项项技术成果转化为惠民实事——贵州足踝疾病频发,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成立贵州首个独立的足踝专业科室;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组建贵州首家儿童心脏中心和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监护室,各类儿童心脏病都可以在省内完成治疗;中山一院贵州医院(贵医附院贵安院区)通过建设肿瘤、心脑血管等4大临床诊疗中心,针对跨省就医系统性疾病着力攻关;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举办“岐黄薪火 代代相传”中医学术传承拜师大会,传承名医学术思想及中医技术……

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院长冯超表示,希望通过3至5年经营,以“精综合,强专科”的理念,在贵州“复制”一个北京积水潭医院,奋力将医院打造成为西南地区的骨科中心。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输出医院的支持和帮助下,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足踝外科在贵州省内率先开展足踝相关疑难疾病及创面修复治疗,为当地足踝复杂畸形类患者带来治愈希望。

“要把上海的技术、品牌、管理平移到贵州,并把医疗技术和科研成果留下来,打造一支高水平、永不撤走的医疗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副院长陈会文说,医院紧紧围绕“建设西南妇儿医学高地”的战略目标,充分借助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专业优势,以“技术、品牌、管理”三平移为主线,打造贵州老百姓“家门口”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院长石永勇介绍,将通过品牌、管理、人才、技术“四平移”,在贵州打造“复制版广东省中医院”,为贵州群众提供高水平优质中医综合诊疗服务。按照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员工培训计划,全院员工将分批赴总院培训。同时,邀请总院专家来贵州医院开展学术讲座、技能培训、教学查房等,内容涵盖医疗制度、专科知识技能、中医知识与特色疗法、应急安全等。

今年,贵州将探索创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运营管理模式,继续加快布局,加快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对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十大功能定位,“一院一策”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同时,加快推进北京协和医院贵州医院落地,推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遵义市开展实质帮扶,有效降低和减少患者跨省外转就医。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梅

(《家门口有了医疗“国家队”》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