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投资“热度”持续攀升 “真金白银”加码中国

2025-04-11 14:44:00

央视网消息:随着中国不断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多家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在中国市场探索创新业务模式,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竞争力。多家外资金融机构还发布了一系列对中国市场的观点和研报,纷纷表示看好中国市场前景。

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加速拓展在华业务

日前,安盛集团旗下再保险公司的上海运营中心获准在华开业。这几天,这家公司正在筹备下个月即将开始的中国业务首场路演,这也是位于临港的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进行的首次全球保险集团路演。

安盛集团副首席执行官乔治·斯坦斯菲尔德称:“临港的一大优势在于其数字化,这是其他平台所不具备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五年之后,这里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再保险平台,我们将通过它开展业务。”

外资机构逐步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就在3月底,瑞银宣布中国证监会已经准予备案其全资控股瑞银证券,未来,瑞银证券有望成为中国第五家外资独资证券公司。此外,包括城堡证券、瑞穗证券、花旗证券的设立申请也正在推进,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在进一步深化。

加快在华业务开展速度 看好中国经济

今年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积极性也在显著提升。本周一,摩根资管一只新的指数基金正式发行,这是摩根资管第三次参与A股新指数的首批基金发行。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副总经理郭鹏称:“我们是外资公募基金当中,参与A股新指数首批产品发行次数较多的。我们有机会参与创新产品首发,使得我们在中国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我们还计划视情况继续增加人员配备,为后续进一步拓展业务做好提前准备。”

9家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在华开展业务

今年以来,安联基金、宏利基金、施罗德基金等纷纷瞄准中国金融市场中的高质量和极具增长前景的资产,推出了多只新基金产品。目前,已有9家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在华开展业务。

多家外资机构发声:多重优势支撑中国市场韧性

此外,近期,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摩根资产管理等多家外资机构集体发声,表达对中国资产的三大核心研判:估值优势显著、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科技创新逻辑强化,在多重优势支撑下,中国市场凸显韧性。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副总经理郭鹏称:“中国稳增长、促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持续落地,进一步激活内需市场;货币、财政政策和各类金融工具能够灵活应对市场波动,并在根据情况不断调整优化,这都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降低资产波动。在科技创新、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国正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增长潜力。”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