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扬州蜀冈东峰观音寺有一座“鉴楼”,是隋炀帝迷楼的故址。迷楼向来就如一个谜吸引着世世代代过往者的关注和猜测:它究竟建于何时何地?究竟呈现过怎样的奢华与奇瑰景象……迷楼是谜,迷楼也不是谜,因为一个“鉴”字早已将它的存在说得明明白白。
扬州北郊的蜀冈东峰观音寺有一座“鉴楼”,相传是隋炀帝迷楼的故址。
扬州自古为我国繁华都市之一,从汉吴王刘濞建都始,扬州渐渐成为淮盐北运的集散地,十分富庶。隋炀帝羡恋扬州的繁华,三下江都(扬州),广筑离宫别馆,恣意游乐。隋炀帝在扬州所筑建筑,统称江都宫,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当数一组被称为迷楼的建筑。

役夫数万建迷楼
关于迷楼,正史并没有明确记载,《资治通鉴》中具体记载的宫中建筑名称,有芳林门、玄武门、玄览门、永巷、流珠堂等,但并未提及迷楼,不过《资治通鉴》中也述及宫中有“百余房”,由美人居住。每日一房作主,炀帝夫妇轮流饮宴,似意指迷楼。倒是民间的笔记小说,如《隋遗录》、《迷楼记》等都有迷楼的记载,隋唐的一些诗歌对迷楼也有描述,如天宝年间包何《同诸公寻李芳直不遇》中就曾有:“闻说到扬州,吹箫忆旧游。人来多不见,莫是上迷楼?”的诗句,白居易在《隋堤柳》中提及隋炀帝往事时,说是“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直指迷楼是帝王流连之所。隋炀帝自己也曾写道:“他日迷楼更好景,宫中吐艳恋红辉”。这一切都证明迷楼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
据《迷楼记》载,迷楼是当时有个叫项升的浙江人为取悦隋炀帝而设计的,当时项升向隋炀帝进献新宫图一幅。隋炀帝看了以后,非常满意。立即下令向天下征索材料,“凡役夫数万,经岁而成。”这个新宫也就是迷楼。

曲折迷离唤迷楼
迷楼的主要建筑为蜀冈十宫:归雁宫、回流宫、九里宫、松林宫、枫林宫、大雷宫、小雷宫、春草宫、九华宫、光汾宫。《寿春图经》记:“隋十宫在江都县北长阜苑内,依林傍涧,因高跨阜,随地形置焉,并隋炀学立也”。据史书记载,迷楼极尽人间奢华,在《迷楼记》中,对迷楼有这样的描写:楼阁上下,轩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栏朱楯,互相连属,回环四合,曲屋自通。千门万户,上下金碧,金虬伏于栋下,玉兽蹲于户旁。壁砌生光,琐窗射日……迷楼凌云摘星,飞云宿雾,玉柱金楹,千门万户,复道连绵,幽房雅室,曲屋自通。有误入者,“目眩神迷,虽终日不能出”。而明代冯梦龙在他的小说中,也描写迷楼房屋百折千回,每走一步皆有花迎柳引之妙,楼中宛如海市蜃楼,又如神仙洞府。隋炀帝游迷楼后,大喜过望,说:“此楼曲折迷离,不但世人到此,沉冥不知,就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迷楼缘此而得名。
迷楼建成以后,隋炀帝更加荒淫无耻,穷奢极欲。他诏选后宫良家女子三千,住在迷楼中,供其淫乐。并在迷楼设了四副宝帐,分别称为:散春愁、醉忘归、夜酣香、延秋月。布置有乌铜镜围屏达数十面,光可鉴人,据说可以以视觉刺激性欲;还有一种叫“任意车”的器械,供帝王寻欢之用。

尽道隋亡鉴迷楼
隋炀帝为建迷楼,“费用金玉,帑库为之一虚”,耗尽了国家财力,而隋炀帝日夕沉荒于迷楼,骄奢淫逸,隋朝也很快走向灭亡。大业七年(611年),各地农民起义,豪强亦趁势起兵,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扬州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杀。隋亡楼毁,迷楼后来也毁于大火。南宋宝祐六年至开庆元年,贾似道守扬州,于蜀冈东岸建摘星寺,又名摘星楼。明代改摘星楼为“鉴楼”,取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意。明代顾桐曾题匾“鉴楼”,以隋炀帝的教训鉴戒后人。迷楼从此成了一个包含着醉生梦死、荒淫无耻等意味的文化符号,后代文人多以迷楼为题材写诗作赋,希望后世以此为鉴。如罗隐在《迷楼赋》中总结隋亡的教训是“迷于人”而非“迷于楼”,警告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历史存疑辨迷楼
一般人都认为当年的迷楼就建造在扬州。清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记:“摘星楼在城西七里观音阁之东阜,即迷楼故址”。但是乾隆年间的《甘泉县志》却称,观音山寺“即古摘星亭址,俗传为隋迷楼故址者讹也”,与扬州地方志中对于迷楼的记载不相一致,所以对隋炀帝是否在扬州建过迷楼,有人表示怀疑。韩偓的《迷楼记》,虽在文中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迷楼当年的壮观景象及它的兴衰,文中却只字未提扬州。从《迷楼记》的文意看,隋炀帝的迷楼当在长安,后为唐太宗焚毁:“唐帝提兵,号令入京,见迷楼,太宗日:‘此皆民膏血所为。’乃命焚之。”所以,有的学者据此说,隋炀帝的迷楼在长安而非扬州。古代留下的若干诗文都足以佐证隋炀帝的迷搂建于扬州。但是韩偓的《迷楼记》为什么说迷楼建于长安呢?这真是一个令人难解的历史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