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恶液质,放大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抗癌治疗的疗效。
不仅如此,营养不良还会引起患者悲观负面的情绪、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及时发现营养不良并进行营养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营养评估就成为肿瘤诊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营养评估到底有什么用呢?
营养评估就是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主要有以下作用:
1.了解营养状态:通过对饮食、体重、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进行评估,对营养状态做出良好、中等和不良的区分。
2.评估营养风险:筛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群,及时进行营养教育和治疗。
3.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了解到底缺了什么营养、该补什么营养……
常见的营养不良类型有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缺乏为主的“能量缺乏型”,以肌肉萎缩、低蛋白血症为主的“蛋白质缺乏型”,两者兼备的“混合型”。
随着营养不良的加重,恶液质就会随之而来。
恶液质以骨骼、内脏肌肉消耗为突出特点,并出现多种非特异性炎症,如贫血、水肿、低蛋白血症等,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营养不良类型。
据统计,约60%-80%的肿瘤患者可能出现恶液质,20%的肿瘤患者死于恶液质。
4.监测营养治疗的疗效:对于正在进行营养治疗的患者,定期评估营养状态,可以帮助判断营养治疗的疗效。
另外,如果抗癌治疗效果不好、癌细胞持续生长,营养治疗也无法完全改善营养状态。因此,营养治疗效果的好坏,也能从侧面反应出抗肿瘤治疗的疗效。
肿瘤患者该怎样做营养评估呢?
一提到“营养”,大家自然想到的就是吃的怎么样、能不能吃?
如果患者变瘦、吃的不好了,或者检查贫血了,是不是就营养不良了呢?
其实,这种说法太不科学了,也不能准确的反应患者的营养状态。
目前,临床上常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两种评估工具,来更加准确的判定肿瘤患者营养状态。
1.“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唯一指定的营养筛查与评估的行业标准,仅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不用来确定营养不良类型及严重程度。
适用于成年恶性肿瘤患者,要在住院后24小时内进行评估;一开始判定无风险的患者,可以在住院1周后再次评估。
评估内容由疾病状态、营养状态及年龄评分三方面组成,总评分≥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需要营养干预。
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专门为恶性肿瘤患者设计的特异性营养状态评估工具,用于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诊断和指导治疗。
评估内容由自我评估(包括体重+进食+症状+活动及身体功能)、医务人员评估(疾病与营养需求+代谢需求+体格检查)组成。
结果判定:0-1分为无营养不良,无需营养干预;2-3分为可疑营养不良,需要进行营养教育;4-8分为中度营养不良,要给营养治疗;9分以上为重度营养不良,需要较长时间的营养治疗。
哪些肿瘤患者需要做营养评估呢?
1.食欲下降者:肿瘤患者一旦出现食欲下降,特别是出现体重下降的患者,要及时筛查营养风险、进行营养评估,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2.消化道恶性肿瘤: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的一类恶性疾病,特别是胃癌、大肠癌患者,营养不良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3.手术、放化疗患者:特别是消化道手术、使用高致吐性放化疗方案的患者,因治疗可能导致营养风险,要在治疗前后进行营养评估。
4.进行营养治疗患者:主要是为了评估营养治疗的疗效。
当然,恶性肿瘤本身就是一种消耗性疾病,随时都可能出现营养风险。因此,原则上来说,每一位肿瘤患者都应该尽早并且定期进行营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