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后不立即拘留的原因主要在于,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证据,逃逸行为尚未达到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程度。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实际操作中,交警在发现肇事逃逸行为后,会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证据以及肇事者的态度等因素来决定是否立即拘留。如果事故较为轻微,如小刮擦或剐蹭,交警可能会先吊销驾驶证并罚款,然后再根据后续情况决定是否拘留。如果逃逸行为构成犯罪,例如重大事故逃逸致人死亡或重伤,肇事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并面临刑事拘留。
此外,拘留措施也需要符合《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拘留期限不得超过37天,且必须经过检察院批准逮捕等程序。
综上所述,肇事逃逸后是否立即拘留,取决于逃逸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具体案件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交警认定了逃逸行为,但如果逃逸行为不构成犯罪,可能不会立即采取拘留措施,而是会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罚款等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