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盐的目的
主要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杀菌消毒,但是这个作用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我们养鱼的盐度一般控制在3‰~5‰,比如一个100吨的鱼池,就得拉600-1000斤的盐,这成了很多专业大神们的炫技。小白看了直呼这是要腌咸鱼啊,其实仅靠这点盐度你去尝都尝不出咸味,更别说杀菌了,所以聪明的人提出放盐是为了控菌,而不是杀菌。

一边泡袋一边下盐

新池入鱼准备下盐
二是调节渗透压,这个说法就显得有点高级了,其实这个说法源自现代水产养殖界,因为都是集约化养殖,小水体具备可控性,鱼通过调节从环境中摄入离子和限制流失来维持体液中的溶解盐浓度,淡水鱼的血液渗透压一般等于7‰左右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为了防止水进入鱼体,鱼必须消耗能量维持体液浓度。所以将水的环境浓度保持在3‰~5‰。可以减轻应激水平和节省鱼用来调节渗透压所需的用于生长的能量。
这个理论看似很合理,起先我也是逢池必下盐,似乎也没什么问题。遇到一些应激严重,或者发生病害的鱼更是加大盐的浓度,因为按理盐度只要不偏离最佳浓度太大,浓度越高,鱼就越容易提高免疫。但是对于这些出现状况的鱼,效果总是不令人满意。

鱼的应激
原因在于鱼在进入一个新环境,首先要调动器官机能去适应环境,这个过程是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尤其新鱼经过长途运输产生应激,或者鱼在生病的情况下,还要继续消耗能量去适应新环境(渔场水体本身有盐度的情况除外),它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势必会下降。当然鱼的耐盐性都比较广泛,对健康的鱼来说,适当的盐度波动,是立马可以适应的。
下盐同样引起水质波动
养鱼重在强调水质的稳定,因为水质波动对鱼不利,有时是致命的,这个原则大家都知道。但很多时候养鱼人的做法又是矛盾的,就拿用盐来说,养鱼用的盐只能用日晒盐,而不能用食盐,因为食盐中含有碘,碘对鱼有害,但是这个碘含量相比聚维酮的碘含量就可以忽略不计了。除了成本高,食盐跟日晒盐并无太大区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温差超过2度,鱼就可能致命,所以改变环境的过程一定要慢,而我们一般做法都是算好盐的用量直接倒入池内,这种盐度引起的震荡自然会引起鱼的不适。
盐的利弊分析
要说盐一点作用没有,那也不是,至少也是一种安慰剂,拿它来测算水体量也是绝好方法。只是站在生态的角度综合考虑,没有必要放盐。放了盐,鱼到底舒不舒服,也只有鱼知道。但是养鱼始终在模拟自然,自然界的淡水鱼环境本来就没有盐,哪怕是养殖的土塘里,也没见会去放几十几百吨的盐。况且水环境中不光有鱼,主要角色还是大量的微生物,即便你的鱼舒服了,但那些菌呢,他们的最佳生存盐度又是多少呢?盐度超过3‰很多有益菌就会停止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