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请病假时,其病假工资的发放标准主要依据员工的连续工龄以及病假期间的长度。以下是具体的发放标准:
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
通常情况下,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是员工的正常出勤月工资。如果劳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则按照约定执行;如果没有约定,则一般按照员工所在岗位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来确定。
病假工资的计发比例
员工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病假工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计发。
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
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
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
病假期间超过6个月的情况
员工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企业应支付的病假工资(疾病休假工资)标准如上所述。
员工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企业应支付的病假工资(疾病救济费)标准为:连续工龄不满1年的,按本人工资的40%计发;连续工龄满1年不满3年的,按本人工资的50%计发;连续工龄满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最低工资标准
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的规章制度可能会对病假工资有额外的规定,且这些规定应高于国家最低标准。如果企业规章制度中规定的病假工资高于国家最低标准,则按照企业规定执行;如果没有提前写,或者写了但低于国家最低标准,那就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的底线,发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建议
员工:在请病假前,应仔细阅读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了解病假工资的发放标准。
企业:在制定病假工资政策时,应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并且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福利。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员工在病假期间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确保企业能够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