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指什么

2025-01-10 15:51:51

民事诉讼法是指 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规定了民事案件从起诉、受理、审理到判决等一系列环节的程序和规则,同时也明确了当事人、法官、证人等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和义务。

具体来说,民事诉讼法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

狭义的民事诉讼法:

又称形式意义的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的专门性法律或法典。例如,我国1991年4月9日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就是狭义的民事诉讼法。

广义的民事诉讼法:

又称实质意义的民事诉讼法,不仅包括民事诉讼法典,还包括宪法和其他实体法、程序法中有关民事诉讼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民事诉讼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的主要目的包括:

解决民事纠纷:

这是民事诉讼法最直接的目的,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纠纷。

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确保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能够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如起诉权、辩护权等。

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

通过公正的审判程序,确保法院能够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

制裁民事违法行为:

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通过诉讼活动,教育公民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民事诉讼法具有严格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裁判、第二审程序和执行程序等。各阶段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前一阶段的诉讼活动或期间尚未结束,就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诉讼活动。

综上所述,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人民法院实施审判行为、办理民事案件的准则,也是规范一切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的法律。